研究主旨
在古代至现代早期的欧亚大陆,关于自然物和自然界的各种知识不断被发现、构造、诠释和传播。这些自然知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谱系——从进行描述与分类的博物学(natural history,“自然志”),到探求原理的自然哲学,再到各种边缘和非边缘的知识传统,这些认知方式的内外边界时常变动,以并置乃至互文的方式共同存在,与其思想背景和社会环境有着复杂的互动。它们的对象从日月星辰到山河风雨,从鸟兽草木到神异怪物,从声色身体到时令方隅,历史上的文本、图像和实践操作以不同乃至异质的方式反映出人们对这些对象的认知。
这样一幅丰富而生动的知识史图景,正在成为当代科学史研究的活跃前沿。它为我们提示出“自然科学”历史的多样性——除了作为传统科学史主角的数理科学或精密科学(exact sciences)之外,还有一个庞大、多元的基底性知识领域在一直发挥着作用。前现代与现代早期的这类自然知识,和处于现代性洪流中的当代世界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从一方面看,许多过去的自然知识退隐了,或者经受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改写和重构,以至于当代人常常对它们感到陌生和惊异;但另一方面,这一母体所孕育的认知价值和审美理想仍然存在,并不断吸引着当下的人类心灵。对于科学史研究者来说,打捞那些消散于历史深处的早期自然知识、为这一知识领域绘制地图,也同样是富有吸引力的学术任务。这样的科学史研究和它的研究对象一样,有着惊人的多样性——当代各种科学史编史纲领与研究方法,几乎都可以在此类自然知识上找到用武之地。但同时,这样的任务也要求研究者跨越古典语言、历史文献、学科分野的诸多藩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许多困难也随之产生。
我们相信,面对着这样的学术事业,独学或自矜都有使人陷于孤陋的危险,集体研讨、相互学习是应当采取的路径。国内外的许多成功先例也表明,具有一定公开性的研究小组或研究班是一种能够砥砺学术能力、培育学术生产的组织方式。这正是我们组织这一“前现代与现代早期自然知识共同研究班”的基本想法。
活动组织
本研究班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部分师生组成,研究主题以西方(欧洲)早期科学史为主,但并不排斥将非欧洲的自然知识作为研讨对象。
研究班定期日常活动在教学学期内举行,每两周一次,研讨地点定于清华大学校内。日期和地点可参见日程页。清华大学师生可自行前来旁听。
定期活动包括三项主要内容:
(1)经典文本与史料研读——译注与分析文本(或其他史料);
(2)二手文献报告——观摩学界经典或前沿研究成果,交流学术信息;
(3)原创研究报告——发表与研讨进展中的本人研究工作。
不定期的研究班活动包括:
(1)读书会;
(2)邀请国内外同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线上或线下);
(3)组织专题工作坊。
本研究班是非正式的清华校内学术小组,并非特定研究项目的研究团队,有关学术活动也无学分约束,但期望研究班固定成员能够:
(1)常态参与——出席大部分定期活动;
(2)有所贡献——在定期活动上作学术报告;
(3)量力而为——参与应征得导师同意,本人既定研究主题应有相关性,不偏离、不妨碍既有学业和研究工作。
研究班刚刚草创,组织尚不稳定和成熟,暂不拟接受清华校外学人作为通讯成员,但我们深知学术成果应当走向公开,会通过博客发布研讨主题、分享学术信息,十分欢迎对特定主题有兴趣的学界同行与我们建立学术联系。
研究班成员
▸ 召集人
蒋澈 JIANG Che
jiangche@tsinghua.edu.cn
蒙民伟人文楼 510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
研究领域:博物学史、西方科学史文献学、科学编史学
▸ 固定成员(姓名音序)
布昕辰 BU Xinchen
threepeater@163.com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博物学史
邓涵 DENG Han
329618337@qq.com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天文学史
樊一寒 FAN Yihan
fyh990207@163.com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现代早期科学史
黄宗贝 HUANG Zongbei
sunnyhzb@qq.com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文艺复兴/现代早期科学史
张世佼 ZHANG Shijiao
839374258@qq.com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生物学史、医学史
▸ 已毕业成员(年份顺序)
戎培仁 RONG Peiren
919693167@qq.com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硕士研究生
研究领域:西方现代早期科学史
学位论文《威尔金斯普遍语言方案的文本与读者研究》,2024 年 1 月毕业
* 本研究班的组织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欧洲中世纪博物学文献研究与译注”(21CSS024)支持。